近期,中国劳动力管理市场上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单笔最高的B轮融资诞生——这一规模达约1.6亿人民币的投资由启明创投牵头,DCM、光速中国跟投,获得融资的是劳动力综合管理服务商喔趣科技。
To B,在人力资源领域,能获得这样一笔大的融资,而且是在当前的宏观经济、资金环境之下,确实令人瞩目。喔趣究竟做了什么,或者说它到底带来了什么价值,值得我们研究。在研究之前,我们不得不谈谈一个大的背景,即中国人口红利的消失。
一、人口红利的消失
人口红利的结束,从2008年就开始谈。招工难,招工荒,一直谈到了2018年,谈到新话题成了老话题,以至于疲劳中的人们几乎忘了这一巨大的改变对我们的经济全貌所带来的影响。
根据中国社科院蔡昉的研究,中国15-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在2010年就达到了峰值,此后从正增长变成了负增长,所以2010年是一个拐点。2010年作为人口红利的转折点,身处其中的人可能感受不太明显。人口红利从峰值跌下来,产生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也是一个温水煮青蛙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个我们看到了各种消费品,例如汽车、手机等出货量的见顶,流量生意的见顶、房地产的见顶,一个我们看到了替代劳动力资源的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新兴业态的蓬勃发展和劳动力成本的大幅攀升。
经济运行中大量的问题,尤其是长期的问题,可以用人口来解释。但往往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变化,用一个比喻来说,属于“背景辐射”。在周期为8-10年的经济活动中,研究者往往会忽略这一背景,而寻求将其他的影响因子作为重要指标。这样一来他们就陷入了细节,难以跳出圈子来看待问题了。
如果说过去10年,是消费互联网的时代,在to C的领域,中国的科技公司表现得非常抢眼,那么,你就不得不说,这里面一部分要归功于人口红利在这10年是处于最顶峰的阶段。当看到创业失败案例的增加,看到估值高企公司的泡沫破裂,看到科技巨头不停扩张版图建设生态,你可能会想到的是,长期微弱影响的叠加,如今已经如泰山之势压顶,量变很快或已经引发质变了。
这也是为什么,马云在不同场合提五新(新零售、新制造等等),将支付宝、盒马的能力对外输出;马化腾提出产业互联网的口号,并重组腾讯的组织架构面向更多的B端用户;百度则开放了人工智能平台,为更多行业赋能。先行者已经开始寻找解决方案,后来者还在浑浑噩噩中等待。
二、人工智能在人力资源领域的应用
人口红利的消失迫使我们在现实商业中需要寻找更多的技术工具,以帮助我们提高人力资源的效率。喔趣则适逢其时地站在了这样一个位置。不止是喔趣,许多to B的SaaS公司,它们一样有这样的目标。之所以在中国SaaS类的公司在过去10年中没有像to C的互联网公司一样获得那么多的青睐,其主要原因还是量变还在等待质变的发生,临界点还没有到。这次喔趣获得大额融资,我们可以视为临界点到来的一种信号。
临界点附近有什么特点呢?第一,对企业而言,人力资源的成本成为核心成本前三。第二,议价能力开始向员工倾斜,制度上劳动法的更新和社保缴纳的严格化可以视为其外在表现。第三,短期用工(兼职、小时工)的大量增长和相关业态的繁荣。在这样的一个临界点附近,企业开始接受付费购买服务,来提升人力资源效率。
但是如今企业绝对不是买个软件了事。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中国的企业服务软件公司早就发展起来了。在人力资源领域,涉及到考勤打卡、发放工资、人员管理等等服务的软件和应用也是多如牛毛,相当一部分甚至是大企业提供的免费服务。为什么这些都还没有形成气候,成为企业必须的帮手呢?笔者认为,应对一个量级巨大的人口红利衰退,必须有一个革命性的技术。这个技术就相当于电力对于工业的改造一样,是全面的升级。对用户来说,采用这种技术对现存的业务是数量级的效率提升,这才是驱使他们完完全全地转变观点的东西。
就目前来看,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是最有可能的底层革命技术。而喔趣在做人力资源SaaS系统之外,将人工智能运用到人力资源的管理上,形成了智能排班和灵活用工的部分,这才是最精彩的地方。
稍微熟悉深度学习,有一点技术基础的读者可能知道,深度学习最大的智能就表现在,它是可预测的。预测,是人工智能的一种核心能力。在喔趣提供的服务中,通过智慧考勤和智能排班系统,提前预测劳动力需求,对劳动力过程进行精细调度,就是把人工智能的预测能力充分兑现了。
有了这层能力,在企业或者门店出现即时性的用工需求之前,喔趣的人工智能能力也能提前安排好用工,这是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极大提升。
当然,这种人工智能的实现,离不开喔趣一开始就建立好的SaaS系统。有了SaaS系统的海量数据,再加上深度学习的算法,喔趣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其他人力资源企业服务公司的道路。
三、To B互联网的全面AI化
这几年,总有各种投资机构说,企业级服务市场要迎来风口了,企业级服务要有大机会。从2012年开始,各路资金就进入了企业级服务市场大规模布局,但是走到现在,中国企业级服务市场上的独角兽公司依然屈指可数,还没有特别有代表性的大企业。
为什么呢?其实用企业级服务去划分一类创业公司,可能陷入了误区。企业级服务在商业模式上问题不大,在资本寒冬期,有业务的公司猫着过冬不至于饿死,也算是比较能扛的。但是真正的要发展起来,笔者认为,不是取决于你是不是做企业级服务的,而是取决于,在你的企业级服务中,人工智能占多大的比例。
企业级服务市场尚未开花结果,就已经打得火热。巨头涌入,价格屠杀,血流成河。对于to B的互联网公司而言,要在这一场洗牌中存活下去,必须走一条别人没有走过的道路。喔趣这次历史性的B轮融资规模,也许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对于其他的公司而言,也不要觉得,AI是一个很高不可攀的东西。我们预测,很快,AI底层技术作为一种基础设施将会是免费的——目前,以百度为代表的科技巨头们正在逐步开放AI的能力。对to B的互联网公司而言,更重要的是,从商业模式上去思考,AI在业务中如何体现,应用如何展开,模型如何优化,如何产生商业增值。
而喔趣的价值,正是体现在上面这些地方。我欣喜地看见以喔趣为代表的企业级服务公司正在探索AI的道路,这种底层的革命积少成多汇聚起来,也许会给我们的产业、我们的经济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也许是如今的资本寒冬中,依然支撑我们拥有信心,保持希望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