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

企业服务下一个万亿市场

启明对话CEO|喔趣储峰:做解决劳动力管理痛点的赛道突围者

    发布时间:2019-01-07


数字时代,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痛点被放大了,组织效率低,用工成本高,管理者和员工抵触变化的发生。4年前,当时还是人力资源管理领域“门外汉”的储峰创办了劳动力综合管理服务商喔趣。通过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深刻洞察,以互联网思维基于用户反馈迭代产品,喔趣突破了行业固守的模式,精准地从铁三角——考勤、排班、薪酬切入,创造了从劳动力预测到产生生产力的全新管理方式与信息化系统。



目前,喔趣提供了三个阶段的软件和服务,包括人力资源SaaS系统、智慧考勤与智能排班、灵活用工:人力资源SaaS系统帮助企业解决信息化的问题,确保企业的组织在线、员工在线、流程在线;智慧考勤与智能排班能够前置劳动力需求的预测,对劳动力过程进行精细调度;灵活用工帮助企业按需招聘,解决经营过程中颗粒度更细的缺岗缺编问题。


喔趣比全球领先的人力资源服务提供商Kronos和Recruit所提供的软件和服务更加符合劳动力用工市场的需求,同时为企业端和员工端带来了价值。截至2018年10月,喔趣在餐饮服务、零售连锁、安保物业、生产制造等四大行业,服务了近600家企业,平均节省工时11%。


2018年11月,成立4年的喔趣在资本寒冬中逆势完成B1轮融资,此轮融资获得启明创投领投,DCM、光速中国跟投,总计融资金额超过1.6亿元人民币,创造了劳动力管理市场上B轮融资额最高纪录。


作为连续创业者,储峰第二次创业为何会从人力资源SaaS系统这个领域切入?1000亿美金市值的赛富时公司(Salesforce)带来怎样的启示?在这个过程中,拥有互联网思维的团队如何精益创业,洞察企业需求,不断迭代新的产品? 技术怎样驱动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与其员工同时增值?启明创投合伙人叶冠泰与每日经济新闻旗下创投频道“外光锥”,联合采访喔趣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储峰,为你解密。


叶冠泰:您的二次创业是怎么选定人力资源软件这个领域的?



储峰:以前我都是做互联网,或者是2C的更擅长一些,为什么我选择人力资源?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第一次创业带来的反思。从网易出来之后,几乎没有找任何的投资人,就有一大笔的资金支持我创业,选择创业方向的时候,只用了一两个星期,要做电子商务,后来足足花了四年的时间弥补这件事情。第二次创业的时候,我们大概花了四个多月的时间,就在想我们到底可以做什么。

第二个原因,我们想2018年或者2020年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我们得选一个不是那么转瞬即逝的事儿,做一个相对影响比较深远的,价值感越做越厚的事情。


2015年的时候,2C的领域几乎没有太多机会了,我们就考虑2B,那么我们服务谁?我想线下和线上一定会平衡的,传统经济一定会出现重新浮出水面的,重新走进大家的视野里面,成为中国经济的核心力量,也成为解决就业的核心力量。所以我们当时讲做2B,要服务的是中国的传统企业,它可能插着互联网的翅膀或者加了互联网,但是它还是依赖人、门店、地理位置,这样的企业还是未来经济的主流。


后来带着这个目的也去日本、美国考察这些国家的人力资源的发展是怎样的,我们认为,过去十年在日本和美国已经发生的事情,在中国肯定会发生。日本这种崇尚终身制的企业文化的国家,企业主的压力越来越大,他开始雇佣一些更加灵活形式的工人;我们又去美国看Kronos,那些大型的企业必须标配这么一套软件,因为它是全美经营甚至全世界经营的,它的员工是分布在很多不同的地方的,组织很分散,的确需要一个软件帮它管理、规范,帮它做合规性。综合在美国看到的Kronos,以及在日本看到的人力发展的现状,所以我们当时觉得在中国,未来的几年内,有几个事情可能会发生,第一,就是有效劳动力一定会越来越少,第二,社会全体成本都在上升,所以人的成本就加速上升了,第三,就是经济放缓也是大概率的事件。我们当时就说如果这三个情况发生两个,人力资源一定有非常大的空间、非常大的需求,因为需要通过软件管人、省人力。


叶冠泰:为什么会从考勤模块切入?


储峰:这是一个打法、战术的问题,中国过去这么多年没有一家特别厉害的人力资源公司杀出来,加上我是人力资源门外汉,我就研究很多的竞争对手,我发现人力资源其实是很重的东西,把一套完整的人力资源(系统)做完,产品在市场上的好评度依然不高。作为创业公司上来做大平台或者一站式解决方案,有可能是看不见成功那一天的,所以我们在战术上做了分解。


我们是互联网的团队,优势是找点,把一个整体解构成很多的点。人力资源有几个点是独立存在的,一个是考勤、一个薪酬、一个是排班,只做一个点是可以活下来的,如果你都做了就会很强。所以我们就选先做考勤,因为当时没有人做考勤,先做考勤这个点已经足够薄、足够尖锐,我们一定能切到里面去,再向横向或者纵向扩展。


企业为什么要考勤?一是人力资源不考勤不行,这是管理。另外考勤是帮你计酬的方式、基本单位,所以考勤背后是有巨大意义的。

叶冠泰:刚才你已经讲到了一些对标Kronos+Recruit的内容,为什么会想到对标Kronos+Recruit?

储峰:看完Kronos之后,我们认为Kronos是一家非常好的公司,但并没有想去效仿它或者学习它,原因是什么?每个创业者都有更大的梦想,我们当时觉得Kronos还不够大,(当然,它非常优秀)。


叶冠泰:它的估值应该在40-50亿美金。


储峰:(市场上)也还有很多更优秀的公司,比如有1000亿美金市值的赛富时公司(Salesforce)。看Kronos的时候,从使用者的角度觉得个软件的技术含量和门槛并不是非常之高,但它为什么这么受欢迎?而Recruit是更综合的人力资源服务集团,它有管人力资源的各种软件,它有员工成长的所有的过程的服务,近几年的市值从200多亿美金增长到700多亿美金, Recruit就在日本以及周边的市场。为什么有一个Kronos有一个Recruit呢?它们为什么是割裂的呢?我们就在想,在中国有可能客户需要的是Kronos加Recruit,就是Kronos帮你做信息化,让它的员工在线、组织在线、流程在线之后,也许在中国推Recruit不需要那么久的时间了。


叶冠泰:你开头的回答非常好,把上一次创业的经验和这次创业的初衷完美地融合在一起。那就讲一讲,四个月的调研之后开始创业到现在,用户体验、用户需求、用户画像有什么样的转变?


储峰:我觉得变化非常快。我们刚创业的时候,资源是有限的,资金也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走的还是类似于精益创业的路线,所以想法、产品都是在逐步迭代的。我们刚开始推考勤的时候,告诉自己不要区别划分市场,你不要认为市场是怎样的,先把产品做出来,放到市场上去,有很多的用户会来告诉你应当是怎样的。


我们团队40个人,38个是非人力资源背景的,2个人力资源背景的同事对团队启蒙,告诉我们人力资源到底是怎样的,所以我们就做了一套考勤系统。放到市场上之后吸引了大量的用户,的确用户是最好的老师,他会告诉你考勤不是他们想的这样,打卡不是你想的这样,这个数据我们要拿去算工资的,你这样做是不行的。那段时间我们每天都在处理客户投诉。那段时间,我觉得自己的进步和团队的进步都很快,我们终于知道了中国的企业有太多本土的情况,他有自己的管理习惯、管理想法,所以国外的那套软件管理不好。


我们做了考勤之后,用户教会我们怎么做薪酬,(因此)我们第二个产品是薪酬,做了薪酬之后中间大概停了两三个月,我们又补了组织架构、花名册、假期管理等基本的人事模块。创业两年之后,2017年6月的时候,我们开始想是不是应当对客户做一些定位、画像。画了几个词出来,我们在内部黑板上写了3000人,这个规模的客户是我们最喜欢的,这是第一个人数;第二个是10个以上的办公地点,也许是10家门店、也许是10个分公司,也许10个项目点;我们后来又画了第三个就是15%,就是人力成本占它应收的15%左右。然后我们就沿着三个关键词往下做,有些东西就逐渐明朗了,第一个明朗的行业就是餐饮行业。我们大概累计了上百家餐饮企业的客户,帮我们产品锤炼最多的也是这个行业,让我们真正明白了排班考勤和薪酬铁三角的关系,排班是计划、考勤是过程管理,薪酬是结果。产品越来越顺,后来对客户有明确的画像,我们会分餐饮服务、零售连锁、教育医疗以及制造业、安保物业。


叶冠泰:从排班到抢班,这个产品演进的过程是怎么发生的?


储峰:我们服务的行业,都有非常明显的特点。它是根据客流量、根据顾客的数量来安排自己的劳动力的,所以我们上了智能排班。我们拿零售连锁的商超来举例子,按道理来说,大型商超的经理是非常省事的,他只要把历史数据、员工状态都给我,本身在我的系统上,一方面诊断未来的客流,一方面诊断员工的工作能力,你身边几个标签,可能干几个事情,熟练度怎么样,按道理可以自动把人排好的,是完美的解决方案。但是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经理频繁地调整排班表。每到周五周六的时候,几万张排班表频繁地改动,后来我们观察到为什么改动,是因为人员短缺。有个关键的数字,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服务业的月度离职率是12%,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100个人的商超,一个月要离职12个人,意味着它的HR部门即使招满了人,一个月之后也变成残缺不全了。


我突然意识到我们可以非常及时地洞察到企业颗粒度非常细的(用工需求),具体到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工种缺人。HR过去需要去收集、汇总(缺人信息),收集之后要找供应商,供应商只能批量解决,而门店是分布式的。所以我们想应当再进一步,做即时制的抢班的服务。缺什么人,排班结束之后我帮你找人到店里,按这个时间、按这个地点来工作,这就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所以未来我们想看到两个场景,一个场景在B端,比如某企业想开10家分店,只要抽一些基本的人员过去就可以了,其他的人由我来派,所以你的扩张、收缩、调整都变得很容易,这是在企业端;另一个场景是,C端永远不会有人失业。


怎么理解这句话?因为我们在B端有非常多的颗粒度非常细的用工需求,C端每个人的技能、工作表现、地理位置、习惯都数字化了,我们未来想做的是两端数据越来越高效或者越来越合理的匹配方式。


叶冠泰:考勤、排班、薪酬,基本上它还是一个智能的软件,但是下一步我们通过抢班提供人力资源的这种生意模式,本质是招聘类的人力资源公司的工作,其实是跟传统人力资源公司竞争。这些人、这些工种本身就存在,很多公司是巨头,能做几万人、几十万人的规模,面对这样的挑战,我们的优劣点是什么?你能用数据来支持这样的挑战甚至是颠覆它们吗?


储峰:这个问题特别难回答,但特别有意思。一是我们看到了市场的巨大的空隙,中国几乎所有的人力资源公司的服务内容全部在制造业,所以留下了城市服务业的巨大空隙。二是我们看到了人力资源公司做事的本质。过去的人力资源公司到底在做什么事情?本质不是在做人员调度这件事情,而是帮企业解决事务性的工作,例如劳动关系处理、社保代缴等。


我现在要做的事情,第一个是聚焦城市的服务业,第二个是我不是在帮企业解决一个痒点或者帮助企业打个下手、打个杂,过去的用工效率很低、成本很高,现在我有一个更高性价比的方式来帮你。


叶冠泰:所以简单说你觉得你在打一个空白的市场,甚至是一个增量的市场,而不是存量的市场?

储峰:一定是增量的市场。


叶冠泰:你刚刚提到的甲方、乙方挺有意思的,当你在卖工具产品的时候,工具产品可以选择,你可能会更像乙方一点,你教他怎么把工作做得更好一点,现在我觉得你在卖的是经营观念,价值很高,你更像甲方。你觉得我们现在哪个阶段?有时候是甲方,有时候是乙方,或者我们在一个比较中间的位置?


储峰:我觉得目前我们还是在乙方的位置,人力资源的SaaS软件也还在普及和教育过程中,客户对这件事情还有认知的过程,所以我们目前充当的是布道者,在某种程度上还是乙方,但是在我们的认知里面,我们客户是不需要销售人员的,客户喜欢谁呢?客户喜欢技术人员、产品人员、运维服务人员,客户唯独不喜欢销售,因为销售来卖东西的,其他人是帮他解决问题的。


专业、专注、担当,这是内部非常强调的三个词。我们的要求是从前台开始到每个售后,随便一个人去咨询他/她,都会告诉你我们是谁,我们在做什么,我们能给你提供什么服务。


过去在融资的过程当中,我们被拜访了很多次,比如一家机构跟我们预约六点钟(到达),他会四点半到,找一个工位坐下来,跟员工聊天。后来告诉我说,你们的人基本上都答得上来,都说得清楚我们是谁,我们做什么,我们提供什么服务。信息化是很难跨的一步,因为它要告别过去的方式,我们要把每个人做成顾问、做成专业人士、做成解决问题的人,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客户对这件事情有信心,客户有了信心就能扩展到更多的客户,整个市场才可能形成一种势能。


叶冠泰:你的产品在某种层面上可能已经做到这一部分,你带来的这种效能是以前没见过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你们已经超越了客户的认知。


储峰:出去跟客户讲模型的时候,我们跟其他公司有一个特别不一样的地方,我们的PPT或者案例里面有50%以上是数据,这些数据是最客观的,能告诉所有人,我们现在的状态是什么,我们如果做这件事情能变成什么样的。客户看到数据是有信心的,原来那个企业跟我比较类似,它用了之后会有这样的效果,也许我努力一下也能达到那样的效果。我们也经常会带着这些客户参观其他企业怎么做的,它做成了什么样子。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的确不需要去求客户,但是(前提是)要把价值完整地表达出来。


叶冠泰:企业端的价值体现在管理层的价值上,员工端是不是可以从两个层面讲讲,一个是被管理的员工,他们开心吗?另一个是HR的员工,会不会有点失落?


储峰:我们先讲管理者然后再讲员工。这套系统对管理者意味着什么?开始的时候很多HR担心,上了系统之后,企业是不是觉得我没什么用了?甚至会解雇我们其中的某一个人?现在几乎没有人会去问这个问题了,为什么?因为日益加剧的企业压力,导致90%以上的CEO和经营者对HR不满意,整个HR群体面临巨大危机,HR跟不上企业的发展,不能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更多的支持,长此以往这个部门会变得越来越鸡肋、越来越不重要。这时候我们的出现是武装了HR,有更好、更先进的设备给你,你们可以升级了,你们升级之后琐碎的事情可以交给我们做,接下来你们可以帮CEO看更多的事情,可以看企业文化、员工培训、员工成长甚至可以看企业内的数据,通过数据给管理者提供更多的决策依据。我们成了管理者的手脚甚至备用的大脑,他自己可以得到更快的发展。


对员工,这是一个哲学问题。我们一直讲做考勤的目的不是为了管员工,是让整个工作更加透明、更加规则化,我想员工希望看到这样的环境。我知道我如果努力了,我是被记录下来的,我如果努力工作我是看得见的,其他不努力的人也会被分离出来的。(结果)是努力干的员工干得更好,同时带动其他员工更加积极向上。


叶冠泰:对于员工来说,工具怎么帮助到他们?


储峰:我们的App是员工自助中心,当时人力资源三支柱的理论还没有大规模推广。我们提炼了一个(核心),过去的HR软件是给企业的HR用的,它只是提升了HR一小部分人的工作效率,跟公司绝大部分员工没有关系;现在的HR软件是给所有员工用的,帮员工解决了很多个人事务(计算工时、请假、反馈),同时是跟HR、管理层之间的纽带,是打破所有层级的纽带。对员工来说,能感觉我是公司的一分子,共同创造这个公司。


叶冠泰:刚才提到数据驱动、智能决策,AI这个方向呢?我们的产品还会有哪些令人惊奇的功能?


储峰:我们现在的产品是后台相对比较复杂的产品,市场上的HR类产品,总体来说就是很复杂。但是我们是想未来不应当这样,产品应当经历几个阶段:简单的工具,到复杂的解决方案,再回归简单。


怎么回到简单?一定加入AI技术。现在我们做了很多的权限管理器、审批引擎、排放规则,都是在软件里面用代码实现的。未来可能不需要做这些,可能数据本身就能驱动流程,AI能判断下一步走到哪里、做什么事儿,这是我们未来的方向,我们也在这方面增加比较多的人力。

叶冠泰:所以在部署上可能更加智能、自动化?


储峰:对,现在是程序写了一百种可能性,未来数据会自动判断是哪一种可能性。


叶冠泰:有没有出海的计划?


储峰:未来经济是一体化的,我们看到央企出海了,所以跟着央企出海的就有中国的服务,现在看到中国的制造也开始外迁。我们坚信中国服务业也会走向全球,我们未来会跟着中国的餐饮、商超、医疗、教育等服务走到国外去,他们在哪里我们的服务就在哪里。